长三角发起 “世界血栓日,我们在行动” 联合倡
10-13说起VTE,大部分人会感觉很陌生,但对这个医学缩写名词的危害,必须引起十二万分的重视,因为这距离我们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它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今天(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医务界代表共同发起“世界血栓日,我们在行动”长三角专家联合倡议活动,呼吁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与公众关注血栓,尤其是静脉血栓的危害。
此次发起倡议的业内翘楚包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院的瞿介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蔡秀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唐金海教授,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费广鹤教授。
这是基于长三角地区在深入开展 “院内VTE管理项目”的基础上,首次试水“长三角静脉血栓防治一体化”工作,希冀在长三角地区推进静脉血栓“防”与“治”的区域一体化协同与管理。本次倡议掀开了长三角VTE防治一体化方案的第一页,旨在切实做到VTE“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获益”,进而加速长三角地区的血栓防治能力和救治能力。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人体静脉中的血液不正常的凝结,形成血栓,阻碍血管而导致的疾病。全身各处静脉都可能发生,其中对身体危害较大的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多医学专家、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是因为VTE是构成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风险之一。
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告诉记者:世界血栓日的出现,就是要把 VTE血栓防治工作为更多医务工作者知晓,让更多老百姓予以重视,对危险人群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将住院各种并发症和意外降到最低,这也是医院质量管控中最为重要的一块。
瞿介明教授介绍,通过国内医疗工作者的不断努力,VTE防治工作也得到长足提升,尤其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最大的保障。长三角三省一市医疗水平在全国区域领先地位,各省的一些医疗单位VTE工作都进展的比较好。长三角理应通过各兄弟省份特别是做的比较好的医院或者联盟一起,能够更好地将长三角血栓防治的区域化、一体化,质量管理更加同质化,标准化,总体提升VTE工作的水平。
在他看来,通过质控体系和防治的规范的做法,将“以点带面”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血栓防治工作做成一个示范区域,作为国家区域化医疗合作的创新试点,“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下,形成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VTE一体化经验,也是我们的设想和责任,即使在疫情下,我们总体工作还是保持有条不紊的推进,在这个特别的血栓日,联合我们兄弟省份一起呼吁‘世界血栓日,我们在行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教授谈到,2019年3月2日,浙江省以推进<<全国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为契机,全面推进浙江省VTE联盟建设,目前,浙江省有近200家各级医疗机构参与其中,随着项目推进深入以及各医疗机构对VTE认知的改变,信息化质控的需求愈发明确。目前,浙江已有10余家医院安装独立VTE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细化各项质控标准如评估率、干预率、送检率、治疗率等以及优化院内VTE防控流程,比如患者筛查、评估流程、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流程,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流程,特别是开展绿色通道、血栓门诊的建设、肺栓塞病人急救流程等。
“2020年10月11日,随着浙江省VTE质控白皮书的发布,我们发现后续需打通各家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统一的数据库系统能够更有效地为患者安全服务,作为浙江省的主席单位,我们会在浙江省卫健委的指导下,持续推进浙江省VTE信息一体化建设。同时,将长三角VTE防治一体化打造成为示范区,对接长三角,更好服务老百姓,为‘健康2030’添砖加瓦。” 蔡秀军教授说。
来自江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金海教授在倡议中同样提到,期望在长三角推动下VTE防治形成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及治疗,减少患者不良后果,降低医院和医生的医疗风险,强化VTE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期望VTE质控建设能走在全国前列,落实长三角VTE防治一体化建设。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平台推广VTE防治理念,通过各级省级联盟实现VTE防治体系在更多医院临床管理中全面落地,做到医院安全精细化管理,让老百姓获益,让医疗安全得到保障。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费广鹤教授强调:VTE防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全面启动VTE防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上一篇:我省出台5大方面18条措施强化大气污染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