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玛沁:“十化”党建引领县域治理的创新样
09-26新华网
新华网青海9月25日电(记者 王志艳 潘彬彬)时值9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牧草依然丰茂,黑色牦牛与白色羊群不时点缀其间。车行在4100多米海拔的青藏高原腹地,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果洛秘境”便在眼前了。
玛沁县因其境内逶迤的阿尼玛卿雪山而得名,“玛沁”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高大的山”,它是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分布着6个乡、2个镇、35个行政村和97个牧业合作社。如何维护好民族团结,是玛沁县委县政府长期面对的基层治理“课题”。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境内。(新华网潘彬彬 摄)
2019年底玛沁顺利完成了整体脱贫摘帽,其提出的“1 10 N”党建工作思路受到关注。近日,“民族团结党旗红”网络主题活动媒体一行,探访了这个“党建引领县域治理的创新样板”。
“1 10 N”思路延伸党建工作触角 凝聚民智民力
2019年,玛沁县正式提出了“1 10 N”的党建工作新思路:“1”是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根基;“10”是党建工作制度化、大众化、地域化、通俗化、生产化、生活化、精准化、具体化、时代化、实效化的10项具体措施;“N”是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使得党建成为解决基层问题的“万能钥匙”。
在此思路引领下,玛沁县在基层治理上采取了许多创造性举措。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共治机制”就是其一。玛沁县与毗邻7个县的12个乡镇17个村建立了联合党组织,形成资源共享、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凝聚起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
县域内,则推行县乡机关党支部与43个村(社区)党支部“双联共建”,通过党建活动“联办”、为民服务“联做”、优势资源“联用”等方式,以治理合力提升治理质量。如同4000多米海拔上依然生机盎然、随处可见的花朵,党支部的工作细密地延伸到高原的各个角落。
在“十化”党建思路的指引下,玛沁县还充分凝聚民智民力,发挥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优势,在全县35个行政村成立生产发展、纠纷调解、环境保护、互帮互助、卫生评估、治安联防、教育督导、精神文化、保障联络、联系协调、效率督导11个专项工作组,根据干部党员群众专长编入其中,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到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矛盾调解等村级事务中去。
各机关党支部带动村党支部同建设、共提高。“以前村里的工作只有几个干部们在干,现在把群众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玛沁县大武乡赞根村效率督导组组长才让杰对记者说,看着村子越来越好心里特别高兴。
玛沁县拉加镇赞根村“十化”党建专项工作组台帐。(新华网潘彬彬 摄)
通过推行“十化”党建工作措施,玛沁县各村还建立了文艺队、“马背宣传队”、“红旗广播站”等基层宣传阵地,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为民宗旨“飞入寻常百姓家”。定期开展群众厨艺、服饰表演、针线活比赛、牧民运动会、卫生环境评比等寓教于乐的基层文化活动,激发干群活力,群众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玛沁县拉加镇赞根村的“马背宣传队”。(新华网潘彬彬 摄)
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的文艺队表演。(新华网潘彬彬 摄)
“十化”党建连民心 把工作做细做实到群众心坎里
“到群众中去!”说易行难,面对艰苦的环境,玛沁县县委书记熊元来率先垂范。
玛沁县委领导班子时常带着行李、锅灶到群众中住帐调研,和群众一起揪面片、做熬饭,一起坐下来喝奶茶、吃糌粑,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实情、建立感情、倾听呼声、赢得信任。
熊元来介绍,通过“十化党建”“双联共建”,机关干部工作重心下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党员干部们经常去困难群众家中看面柜里还剩多少米面,看房子是不是结实暖和,问群众还有啥难处,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记者采访中,总能听到村民们对熊元来的由衷称赞。在拉加镇赞根村村民华洛眼中,得益于熊元来的带动,近年来,玛沁县的干部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变化,所有政策都能落到实处,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普遍提升。
上一篇:王振民:积极探索,创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