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完善我国区域政策体系和区域治理机

07-28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化期,要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间人均发展水平差距,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加快形成与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的区域政策体系和区域治理机制,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和内生发展动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加快构建有利于协调发展的区域政策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区域间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产业分工,围绕都市圈、城市群和重点经济区,打破行政壁垒,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促进要素自由顺畅流动,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进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为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一)加快完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体系,通过市场力量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

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1.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土地要素是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的空间载体,要加强“三区三线”国土空间管控,着眼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为促进要素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优势地区集聚提供相应的土地支撑。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产业用地租赁、出让、转换、流转、退出机制,重点健全产业用地租赁体系,积极盘活低效产业用地,促进产业用地高效集约利用。

2.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为核心和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我国长期以来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体制已经严重不适应劳动力顺畅流动的现实需求,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为劳动力顺畅流动提供统一的社会保障支撑。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

3.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资本要素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血液”,要深入推进资本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畅通资本跨区域流动渠道,提高资本利用效益。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金融服务,加强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推进绿色金融创新,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与基础性制度安排,拓宽绿色项目投融资渠道,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形成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4.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技术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研产学用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我国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支持科技企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应用技术类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支持科技企业与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投资基金,促进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积极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

图/中新社

5.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要素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的新的区域发展要素,是促进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切实“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数据成为区域之间的“织网人”。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丰富数据产品。

上一篇:财政治理与区域治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