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困境及对策对西印度洋非传统安全的风险评
07-09西印度洋作为印度洋子区域,北起霍尔木兹海峡,南至南极洲,西侧的非洲大陆东海岸成为自然边界,海上边界由厄加勒斯角延东经20度延伸,东侧以东经88度为界,连接着非洲、亚太地区、中东和大洋洲,其中涵盖着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等重要海上战略通道,同时也承载着多条能源和贸易航线,是国际航道重要枢纽,战略地位显著,是21世纪重要战略竞争舞台和国家互动海上空间。由于其面临着诸多海上安全风险,被看作世界同纬度三大洋中安全风险最复杂的地区[1]。虽然该地区传统安全局势复杂,存在着相当不确定性,但矛盾与冲突尖锐性有限,对其海上安全冲击最严重的仍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海盗活动、恐怖主义活动、自然灾害等[2]。这些非传统安全风险复杂交织,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推进带来严重安全威胁。情报是最高统帅部的战略哨兵,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下,对西印度洋非传统安全风险提供评估,使决策者对其进行有效地遏制、预防和应对,同时利用各种机遇,维护该地区海上通道安全,是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3],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顺利推进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国内有关其沿线安全尤其是在印度洋地区安全形势研究较为丰富。对“一带一路”沿线安全形势研究主要是基于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风险的量化分析研究,提出沿线板块和国家的风险等级,并对“一带一路”整体推进过程提出建议,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中科院赵敏燕及其团队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形势评估及对策》;韩增林的《基于恐袭数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态势及时空演变分析》;刘海猛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风险综合评估及防控》;而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管控,国内研究主要是将印度洋作为整体,对其安全态势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理模式和路径,如石志宏、冯梁的《印度洋地区安全态势与印度洋海军论坛》和李恪坤、楼春豪的《印度洋安全治理:现状、挑战与发展路径》等。但是国内将西印度洋作为区域对象治理,尤其是涉及西印度洋安全形势的相关研究较少,尚处薄弱环节。国外学者和智库将西印度洋区域作为对象研究已有一定积累,尤其是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海上犯罪全球项目资助的地球未来基金会对西印度洋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做了非常系统的研究。西印度洋区域并非单纯的自然实体,更是一个政治结构。沿岸国家由于殖民历史,有近似的文化共性,同时面临着海盗等共同的安全问题,且与广袤的印度洋相比涉及国家较少,作为单独区域进行研究的特征凸显。对西印度洋地区非传统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挖掘现有治理困境和挑战并提出对策措施,有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过程中有效防范在西印度洋地区的安全风险。
1 西印度洋海上非传统安全风险现状
鉴于西印度洋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上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海上安全面临的风险受到了越来越多沿岸国家和利益攸关方的重视和关注。海上安全主要是指人类面对海洋必须共同应对的威胁[4]。如上文提到,西印度洋地区传统安全风险有限,非传统安全风险更加突出。与传统安全不同,非传统安全植根于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层土壤当中[5],行为主体并非主权国家,而是多元非国家行为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维度广,是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根据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界限划分,基本上可以将其分成五大类,在西印度洋地区,主要涉及海盗问题为首的跨国犯罪、与海上犯罪和地区冲突紧密联系的恐怖主义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灾害风险等[6],这些风险都严重破坏地区海上安全和秩序,阻碍船只海上自由通行,给地区政治和经济带来不可估量损失。
1.1海盗问题仍未根除众所周知,西印度洋地区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就是索马里海盗。我们一般将出没在红海通道、亚丁湾和东非之角沿岸的海盗统称为索马里海盗,其危害面积超过250万平方英里。国际海事局(IMB)对海盗行为的定义是:“意图实施盗窃或其他罪行,并有能力使用武力帮助实施犯罪的登船行为。”自21世纪初期以来,索马里海盗严重破坏了该地区贸易发展、能源运输和区域和平稳定。
据统计,2008年至今,西印度洋海域共发生了953起海盗袭击事件,其中红海亚丁湾海域427起,东非海域和阿拉伯海地区526起。
上一篇:作为网络的南海南海渔民跨海流动的历史考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