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思路研究
05-14一、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该区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1],是该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的重要时期。扎实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区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环境质量实现新进步。空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比率较2015年提升22.7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降低45.4%。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国省考断面水质由2015年的劣于Ⅲ类提升至2020年的优于Ⅲ类。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土壤安全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总体安全,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常态化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治气攻坚方面,以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扬尘防治和餐饮管理为重点,完成所有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百余家“散乱污”企业整治,近百家印刷、汽修企业VOCs污染治理、近2000家餐饮企业整治。碧水攻坚方面,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和断面长制,综合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净土攻坚方面,配合省市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关闭搬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成果集成和风险分级。强化危险废物规划范管理和全过程监管,联合多部门开展固废危废专项排查整治和“清废行动”。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以5G、人工智能、物流网等为先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孕育突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生态环境机构改革,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能力得到加强。区长生态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确保环保工作在最高层面得到强力推动,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创造更多优势。
区域产业结构类型较为单一,污染物减排载体有限;受钢铁、发电等行业特性限制,减排空间有限。消费领域逐渐成为主要污染负荷来源,整体经济系统的绿色转型升级进程有待优化。全区环境污染的源头防控需要加强,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空气质量改善任务艰巨,水环境质量实现稳定达标面临挑战,土壤固废风险仍需重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有待加强。
四、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达到“两减、两保、两达标、两实现”目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市兄弟区前列。
五、主要任务
一是创新滨江生态保护模式,运用“科技+智慧”手段,推进长江岸线清理整治、入江支流整治,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稳定性,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滨江样板”。
二是以空间结构布局协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区域绿色赋能为重点,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聚焦绿色发展,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是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契机,进一步降低能耗总量,削减煤炭消费量,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20%,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
四是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抓好季节性差异化污染防控,力争臭氧浓度出现下降拐点,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五是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实施“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三水统筹,全力实现美丽河湖生态愿景。
六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核心,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以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为着力点,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七是紧盯危险废物、生态安全等领域,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健全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确保不发生原发性等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八是以构建区域“智慧+”平台为抓手,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提高治理效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基于广西百色区域铝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