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超标电动自行车需兼顾力度与温度
08-06近期,多个城市对超标电动自行车采取了应对措施。例如,广州市发布了《关于实施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在全市实施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对已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管理。自行车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标准。今年10月底,北京市电动自行车超标3年过渡期政策将到期。北京市有关部门近日表示,过渡期结束后,将对道路上超标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扣留处罚。
很多人都因为电动自行车超标的乱象而深受其害。由于超标电动自行车在最大速度、整车重量、电机功率、外形尺寸等关键技术指标存在隐患,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威胁行人安全。这些超标的电动自行车往往无证无证,造成事故。以后很难找了。此外,多地电动自行车超标发生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也给城市安全带来诸多隐患。
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地都在对超标电动自行车进行打击,这不仅满足了市民的期待,也体现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从以往一些城市的经验来看,如果只关注使用环节,管理好在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库存,不仅治标??不治本,还会面临很多现实的尴尬,会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广州、北京等地从销售、许可、注册等源头入手,全面落实政策。可以说,他们已经达到了“七寸”,为后续的道路执法奠定了基础。
出行问题不仅考验着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能力,也影响着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也为快递等城市服务行业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配送工具。如果因为电动自行车过度使用带来的各种隐患而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不仅会阻碍市民出行,还会让一些服务行业难以为继,这显然不是最佳选择。
因此,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用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求得优势,避免劣势,比“禁食失禁”的纠缠更重要。例如,北京此前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规定了三年过渡期。此次明确表示,市民可以在相关销售网点对超标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换货,同时兼顾社会政策的力度和温度。值得学习。
从长远来看,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和快捷,还需要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通过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路,加强地铁终端连接、居民区、商业中心等区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推广便捷小巴等,有效满足人们“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