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上海“两张网” 推动治理体系
07-12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观者在面前进行交流和讨论大屏幕。新华社记者方哲摄
数据让城市更感知,帮助我们前所未有地洞察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城市,人工智能(AI)技术的普及和深化将提供未来数字城市形象更清晰,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际人工智能城市论坛上,上海政务服务“一网一统管”和城市运营“一网统管”被频繁提及,成为聚焦人工智能与城市关系的重要标杆。发展。在与会专家看来,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是上海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体现——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一个网通办公室:从技术驱动到服务驱动
2018年7月1日,上海市政府张望搞定一切”。朱俊伟,上海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测算了“全流程网管率”:2018年之前,这个比例是1%,到今年5月,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60.88%。去年2月份,“一网办”实现线上处理量首次超过线下,是近三年服务提升的明证。7月,联合国将上海“一网办”写成经典案例首次出现在电子政务报告中;11月,上海从350个国际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奖”的中国城市。
如今,上海的“一网办公” ” 数据越来越海量——60个部门已接入近3197个项目,处理总量更多1.5亿多条,日均处理量13.4万条。要有效地处理这些大数据,我们必须依靠人工智能。朱俊伟以“生孩子”的“一物改革”为例。过去它需要 3 个文档和 22 个链接才能做到这一点。整个办理时间需要100天,往返14次,但现在只需要完成整个审批。 20天,全程在线办理。他表示,今年还有12项重点领域“一事”在路上。我们的目标是在上海无所事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改革,今年我们要从技术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变,依靠AI实现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撑”。
一网管:智慧治理,共建数字城市
武康大厦是市民和游客熟悉的“网红”地标,上海城市运营 管理中心曾用大型客流系统对其进行监控,在以它为核心的几个街区,每天约有4万至6万人前来报到。一座有火的建筑,这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生活与城市的融合。以这座建筑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上海越来越多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正逐步向市民和游客开放空间。
昨天在论坛上,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许惠立以武康大厦为例,提出了一个观点: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政府建设和城市建设背后的逻辑上海的经营管理就是要认真实践。“人民的城市是人民建设的,人民的城市是为人民服务的。” “城市空间打通后,我们用AI赋能城市治理,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但背后是城市管理的挑战和难点。”许惠立说。黄浦江为市民开启主题光影秀,经得起如此短时间、如此小面积的大客流考验,背后有赖于城市“一网管”的运作——我们付钱全天24小时关注整个滨江区域的客流、照明调度、地铁调度、电力保障、气象服务,共同编织城市安全运营网络。
然而,她也认为,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城市治理赋能,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线上线下协同的挑战,不仅限于简单的人机交互。更多关于如何在管理理念和技术赋能之间形成新的协同作用。其次,在特大城市治理体系中,最大的难点在于“预防”。如何利用现有的管理经验和机器学习,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更好地预测城市的未来,更好地储备和配置资源。这是一个考验全球特大城市的难题。
近日,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提升我市软实力。徐惠丽认为,城市运营的“一网统一管理”也是上海城市管理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她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一网统一管理”的目标——让市民对管理不敏感,对城市的舒适和舒适感。安全感,这就是软实力。在她看来,“硬实力使城市更强,只有软实力才能使城市伟大。软实力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影响未来和长远,而且更为深刻。”
[来源:蒲文辉]
声明:转载本文为传达更多信息。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子邮件地址?/p>
上一篇:浒苔绿潮灾害为何连续15年影响青岛?该如何治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