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体量最大旧改区域签约率达100%的背后有何故
03-19暴雨声中,老街房屋漏雨严重,阿婆却担心房屋被拆迁,不理会街坊邻居的劝说,坚决不撤离;“半路夫妻”周家爷叔和老伴杨阿姨相濡以沫过了大半辈子,谁知到了房子分配时,杨阿姨才发现老伴瞒着她,将儿子的户口偷偷迁入……3月18日,根据颛桥老街旧改中的真人真事所改编的话剧《老街》正式登陆上海城市剧院,并在东方网及“今日闵行”App同步直播。该剧也是闵行区庆祝建党百年重点项目。
话剧《老街》以颛桥老街旧区改造的真实故事为素材,通过百姓视角,讲述了成、周、李、韩等几个老街家庭所经历的欣喜、期待、纷争和离别,真实再现老百姓圆梦搬新居、过上好日子的过程,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推进城市更新、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更展现出新时代闵行加快城市发展,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奋斗目标与发展征程。
台下,颛桥老街作为闵行区单体体量最大的旧改区域,一场“蝶变”正在进行——2020年7月28日,颛桥老街旧区改造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开工,11月17日颛桥老街剩余地块旧区改造项目最后一证完成签约。未来,这里将建成集居住社区、商业街区、公园绿地、教育资源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功能区,成为承载城市能级提升、支持颛桥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旧改真人真事搬上话剧舞台
几经打磨、此次全新亮相上海城市剧院的话剧《老街》演绎着颛桥老街旧改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建于二十世纪初的颛桥老街,依水而建、傍水为生,曾是颛桥镇商贸最为繁荣的地方。但在时间磨砺下,这里房屋破旧、环境杂乱,煤气罐和手拎马桶是老街居民百姓的日常,?“每逢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心酸场景历历在目,居民动迁改造意愿格外强烈。
“动筋骨”却绝非易事——颛桥老街旧改一期启动于2003年前后,当时采用“毛地出让”模式,由于这一模式不能覆盖快速增长的实际动迁成本,二期、三期旧改进展十分缓慢。2018年9月,颛桥老街三期旧改工作全面实质性启动,该区域占地238亩,其中房屋属性复杂,既有农村宅基地,又有国有土地商品房和直管公房,还有众多企事业单位。此外,这里常住人口有5500余人,涉及居住房屋1573证(户),是名副其实的“最后的硬骨头”。
话剧《老街》演绎的正是旧改中的真人真事,值得一提的是,参演的演员大都来自颛桥当地的“百姓剧社”,他们是一批居住、工作、学习在颛桥的业余表演爱好者。早在2019年,颛桥镇便开始筹备原创话剧《老街》排演。2020年受疫情影响,《老街》剧组从7月开始建组、确定演员角色、排练、进剧场联排……不到两个月,这部云集了“草根明星”的原创话剧《老街》作为第三届颛桥戏剧周开幕大戏精彩亮相,与话剧微党课《老街,我们都是追梦人》一起成为闵行区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鲜活案例,受到百姓热烈欢迎。
导演童凌表示,《老街》塑造了几代老街居民的人物群像,向观众展示基层党员干部和法律工作者在旧改过程中直面种种困难,以真心换真心,用法律和智慧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感人事迹。
闵行最大老旧街区这样“华丽转身”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20年11月,颛桥老街剩余地块旧改签约率达到100%,老街居民们告别逼仄旧屋,目前首批居民已住进新家,开启美好新生活。
为解决老街旧改的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居民利益,闵行区和颛桥镇多个部门深入调查,邀请各方专家“开门做方案”,仅补偿方案便修改了100余稿。在律师团队的支持下,颛桥镇创新提出“两次评估两次结算”方案,即由开发商先行支付预评估动迁包干费,形成净地交付前,再根据周边土地出让价格对当时楼板价进行评估和包干结算,“无限接近市场出让价”。
▲老街居民乔迁新居。
为让这些有着浓厚老街情结的居民们“不离乡土不离乡音”,颛桥镇多方筹措镇域内的安置房源,主要房源最终坐落于老街1公里外的君莲I1、H地块。
梳理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寻找权利人、疏导居民思想等等,无一不考验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颛桥老街旧改攻坚阶段也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之时,颛桥镇在旧改基地建起临时党支部,让党课成为大家的“充电站”。旧改动员工作还化解了不少长达数十年的家庭内部矛盾和邻里纠纷。
上一篇:天风证券:市场进入震荡筑底区域 短期保持谨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