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太原及周边区域成主战

10-28

全省污染防治攻坚从六方面发力

太原及周边区域成主战场

在10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任务可概括为“4+1+1”六个方面,即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太原及周边“1+30”区域联防联控,以及重污染天气应对。其中,太原及周边“1+30”区域,是全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

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我省将继续推进焦化产能压减、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以及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等工作。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在前3年累计完成357万余户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煤改电”“煤改气”,预计今年可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37万户,届时全省将累计完成近500万户清洁取暖改造——按照户均4吨左右耗煤量测算,将累计减少散煤近2000万吨,减排 SO 2排放总量近30万吨,有效缓解冬季散煤污染。在交通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建成区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更换、更新等工作。在用地结构调整方面,重点强化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扬尘综合治理、秸秆禁烧以及全省范围严格实施烟花爆竹禁放措施等工作。

“太原及周边‘1+30’区域,是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大山表示。据统计,太原及周边“1+30”区域以煤焦冶电行业为主,在全省27%的国土面积布局着约70%的铸造、60%的焦化、50%的钢铁、40%的电力和30%的水泥行业,工业集聚度高,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大。再加上以盆地地形为主,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环境容量小,全省空气污染最严重的设区市和排名后10位的县(市、区)全部集中在这一区域。这一区域内,将在污染物协同减排、应急联动等方面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发挥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作用。我省将以太原及周边“1+30”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带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重污染天, PM2.5的平均浓度约为优良天的4倍,严重影响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完成。刘大山介绍说,重污染天气应对并非简单关停限产,而是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及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在重污染预警期间,针对涉气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等依法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在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将与气象部门每日联合会商,实现7天至10天潜势预报,做到科学分析研判,早预警、早启动、早减排、早见效。

全省优良天数超七成

在10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全省空气质量状况:截至10月19日,全省 PM 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9%,同比改善9.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从5月开始,我省臭氧污染浓度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是 PM 2.5、臭氧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在夏季高温时段生成臭氧,在秋冬季促成 PM 2.5生成。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大山介绍,今年夏季,我省对太原及周边“1+30”区域重点县(市、区)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通过移动监测车边走边测,实时监测分析在线数据等手段,获取区域浓度分布,发现问题区域、问题企业、问题工段),累积走航555个小时,走航距离超过1.35万公里,排查工业企业894家、加油站212家、储油库10家,排查出高浓度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128家,为精准管控臭氧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持。今年“秋冬防”期间,我省将走航监测范围从太原及周边“1+30”区域扩大到全省域,精准发现问题,科学组织治理。

11月起,我省每月将对空气质量下降、推进迟缓、应对不力的县(市、区)组织约谈,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