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雾霾的治理措施

10-23

这项计划也详列各项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加快调整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改善公共交通管理,基本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添新能源和清洁燃料公交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搬迁和改造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步伐,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研究起草环境税法草案。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实行环境信息公开,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及最好的10个城市,各省市区也得公布本区内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国务院也将考核官员治理环境的表现,并对办事不力者严厉追责。

环保部本月初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发布最高级别预警时,采取大型户外活动停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措施。

针对官方至今推出的一连串环境整治措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接受本报访问时评估,措施的力度很大,而且相当全面,各方面已基本兼顾到了。

学者:最大挑战是

突破各方利益落实计划

中国非盈利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同意说,中国目前的燃煤量占全球一半,产业废气排放量也很大,官方推出的行动计划瞄准这些十分关键的问题,具体提出如何减排及调整产业结构。

马军也指出,中国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治理污染的动力向来不足,为此,行动计划也承诺通过严格执法、社会监督、环境评价等手段来形成环保动力。

但他认为,官方出台的措施雄心勃勃,最大挑战是能否获得突破各方利益落实计划。

他说:“光是在河北,要调整钢铁的产业,就会涉及到差不多6000万吨产能,这又涉及到很多工厂,会涉及到这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计划能不能执行下去是主要挑战。”

在马军看来,另一项挑战是各省市区之间如何协调环境的治理,因为单靠一座城市是无法解决区域性的污染及雾霾问题。他认为,行动计划有关协同减排、联防联控的措施仍然比较薄弱,有待官方进一步完善。

潘小川也指出,治理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各项措施需要时间发挥效用。“我们会很快看到蓝天吗?咱们不敢说,甭说我们中国,美国和英国也没有很快,英国还用了十多年才改善,所以这是需要时间的。”

倡议环保官员难升官

由新加坡、中国和加拿大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倡议环保的中国官员难升官,这或是环境治理在过去10年一直无法突破的根本原因。学者们建议,中国领导人应在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中加入环保指标。

这项在今年初针对中国近300个中小城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十年来的政绩和仕途所展开的研究发现,一个地方的环保投资占当地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每升高0.35%,当地书记的升迁概率便会下滑8.2%,市长则跌6%。

调查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杨贤教授、国大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邓永恒教授、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副教授吴瓃、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黄俊,以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of alberta)商学院教授兰德尔·莫克(randall morck)等五名学者进行。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升官

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若书记在任内的gdp增速比前任有所提高,升职机会将提高4.7%,市长则是10%,而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邓永恒教授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能提升中国官员的功绩,以致他们倾向于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他指出,同项研究发现,中国高级干部公开呼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后,这方面的投资就会增加,但如果是提出改进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即使环境污染正在迅速恶化,各地的环保投入并没有增加。

学者建议:量化官员治理环境表现

杨贤教授进一步分析说,许多中国官员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短期经济增长或自身利益,因为他们深知对生态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不会立即显现出来,而是转由接任者来承担。

他说,同样地,官员明白投入环境治理的努力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回报,因此也就没有环保的动力。

研究学者们因此建议,要鼓励官员提高环保方面的投资,中国领导层可考虑设计与环保进程相关的指标,量化官员在治理环境的表现,将之列为评估官员整体表现及能否升迁的标准之一。

河北雾霾的治理措施 [篇2]

上一篇:智慧健康社区建设实践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