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蓝皮书:河北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区域创新协
09-27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9月1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0)--区域协同治理》(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分析指出,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目前存在六方面短板。其中指出,京津冀区域协作网络综合密度不高,跨区域地方政府协作程度亟待加强。京津冀地方政府整体协作网络密度仅为0.4789,处于中游水平,区域合作强度仍待提升,主要表现在跨区域合作不足。
第二个短板是三地尚未形成梯度化的产业链协同治理体系。对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三地的功能定位,目前京津冀尚未形成产业有序分工协作的链接格局。这表现为缺乏基于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的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京津冀三地只做产业发展规划,未形成基于产业链各环节的规划,虽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作为各自的主导产业,但未能形成基于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分工。
同时,也表现在三地政府产业协作治理模式尚未形成。三地在跨界产业园区管理及产业链布局中,政府部门协商时间长、决策成本高,制约了产业落地和产业链的区域内布局。此外,营商环境较差,难以形成“国企+民营经济”相互耦合的产业格局。京津冀产业链中国企、央企等比重较大,民营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不足,导致整个产业链缺乏活力和弹性,市场的外溢效应严重不足,很难形成产业配套和产业生态。
蓝皮书还指出,河北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区域创新协同治理体系中的主要短板,尚未形成基于产业链布局的创新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有机体,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此外,冀北、冀中南地区交通联系不足,局部拥堵仍相对严重;环境治理成效仍待加强,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尚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总体呈扩大态势,供给模式单一也是京津冀协同治理的短板。
上一篇:京津冀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协同推进区域移动源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