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类型的年轻富人进入村委治理村庄,基于苏

08-21

在当下的中国乡村,富人治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近些年来,在苏南地区,部分年轻一代富裕农民,基于不同的动因和预期进入村委任职,成为富人治村的一种新发展。

新一代富人治村构成村庄治理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核心机制可以概括为体制吸纳与乡贤之治,亦即基层政府巧妙地运用体制资源与规则吸纳、规训乡村经济精英;而乡村中上层富裕农民,抱有回馈家乡、服务村庄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念,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由此,共同塑造相对稳定的村治格局。

通过深入访谈进行归纳,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将回馈家乡、服务村庄作为人生事业和精神追求。

这一类年轻人普遍具有很强的家乡自豪感,发自内心地热爱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环境中的村庄生活。在我们的田野调查中,曾遇到过部分年轻人,因选择进入村委工作而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这一类年轻人,父辈一般经营着中等规模的家族企业,大家庭属于村庄的中上层富裕阶层。正是因为热爱家乡,并且家庭富裕,没有生活负担,他们热衷于村庄公共生活,服务村庄不计较得失,也愿意长期在村委工作。

第二,将村委工作视为人生的过渡阶段。

这一类年轻人多数最终要回到家族企业中接父辈的班。在父代尚处在五十岁上下的企业家壮年时期,这些年轻人进入基层村组织进行历练。用G村刘某的话说就是,“家里让他到村委来,就是为了锻炼(能力)、磨性子,另外就是熟悉乡镇、村里的人和事”。一般来说,这一类年轻人的大家庭,属于村庄中的上层富裕阶层,经营着中等规模以上家族企业。

第三,作为村委的后备干部。

这一类年轻人进入村委的目标明确,希望通过长期工作,得到职务晋升,日后主持村庄工作。例如,H街道的陈某,出生于1983年,已在村委会工作近十年,全村上下将其视为下一届村主任的热门人选。

简言之,这一类年轻人及其父辈,在村里属于中上层富裕阶层,一般是中小企业业主,或者通过征地拆迁、出租房屋(厂房、门面房)积累了相当财富。他们愿意当村干部,一是为了服务村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为了兼顾家族企业,获取政策信息,争取产业发展上的扶持,例如获取惠农金融服务。三是,争取体制身份和待遇。基层政府为优秀村干部开通了进入体制内的通道,即面向有一定学历、长期工作在乡村的主要村干部组织考试,择优录用其为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有些村干部甚至可能由此晋升为乡镇领导干部。

第四,将村干部视为职业选择。

这一类年轻人的大家庭,一般属于村庄中等偏上收入阶层。他们的家族产业规模不大,并普遍处于衰落期。一种情况是家族企业、作坊转型失败,例如被市场或区域产业政策逐渐淘汰的中小型手工业的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另一种情况是家族生意后继无人,即富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子代无意接班,或者不愿吃苦二次创业。

这些年轻人,因父代积累了相当财富,年纪轻轻即购房买车、结婚生子,人生早早进入稳定和安逸的阶段。在他们看来,成为村干部是比较理想的职业选择。这一类人可能不属于村庄中典型的富人,但比普通家庭子弟还是明显富裕。

笔者将上述四类年轻一代富裕村干部定义为理想追求型、人生过渡型、后备干部型和职业选择型。显而易见,他们的家庭在村庄中分属于不同阶层,对村干部职业发展具有不同的预期;但他们也有共同点,即不同程度地怀有造福家乡、为村集体做贡献的信念,能够认真履职,较好地完成村务工作。

摘自《新一代富人治村:类型、效应与机制——基于苏南地区的实证调查》

作者:朱政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我们将及时删除。

上一篇:京津冀深化执法联动机制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