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成都市锦江区:探索超大城市核
08-17当前,国内对于治理创新的探索与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实践探索主要集中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或小区,而对于基于市场规律形成的生态系统更加复杂的商圈等公共空间的治理创新却鲜有人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商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形态,锦江区以四川省成都市最具代表性、最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春熙路、盐市口等核心商圈为试点,从社区治理的角度,围绕商圈党建、平台搭建、公共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核心商圈治理的锦江路径,得到广泛关注。其中,以商圈党建引领商圈治理的做法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探索商圈党建“春熙路径”“百年金街”焕新颜》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和现代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形态已经从过去依靠单栋商场、单条商业街的“零散式”模式向商圈、专业市场、特色街区、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等模式转型,形成了大量以产业集聚区、中央商务区、时尚活力区、特色商圈等为代表的经济集群,以下统称为商圈,成为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
从社区治理角度看,核心商圈具备几个共性特点:一是聚集大量商家企业和职业人群,区别于传统社区治理参与的主体以老人、小孩为主,商圈治理参与的主体主要以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职业群体为主。二是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区别于传统社区治理以追求社区归属感、认同感为主,商圈治理的主体主要以经济人、职业人或者流动过客的身份自居,对商圈的依赖性不高。三是“弱政治参与”倾向突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内部关系连接比较松散,崇尚个体自由,对社会公共事务缺乏兴趣。
近年来,核心商圈的职业群体规模日益庞大,他们既为城市创造大量财富、增添城市活力,但又对社会治理诉求、社会服务质量要求较高,也可能给社会秩序造成压力,这就给城市治理同时带来契机和挑战。如何把他们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是现代城市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成都市锦江区将城市治理延伸至商圈,积极探索建立基于社区治理导向的核心商圈治理路径,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整合商圈多元主体和各方资源,为职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平台,不断建立和完善商圈治理体制机制,对切实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法与经过
(一)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商圈共建共治
一是健全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建立、党建活动开展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依据商圈内产业功能布局集中、商务楼宇林立、职业群体庞大等特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依托行业协会上下联动,推行“1 7 N”等商圈党建工作体系,建立“轮值书记”制度,构建“商圈党委 行业党总支 企业党支部”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触角纵向延伸到底。
二是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对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生产经营稳定的企业,单独组建基层党组织;对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生产经营联系比较紧密,但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打破单位界限,以一家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党组织为核心,联合若干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单独建 联合建的方式,实现党的组织触角横向拓展到边。
三是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以商圈内的党员为骨干,广泛动员楼宇业主、商家企业、群团组织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具体做法:一是以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鼓励和吸引优秀企业与商圈小新企业分享经验、共享资源;二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高质管理和高效运作党群服务中心的日常;三是同步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其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党外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搭建治理平台,整合带动商圈各方力量参与
一是整合资源搭建公共空间共享平台。采取分类建、分点建的形式,在核心地段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院落建居民活动场所,在大型商务楼宇建党群服务站,形成“商圈党群服务中心 社区活动场所 楼宇党群服务站”的三级“党群服务综合体”。将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为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科学设置协商议事平台、互助共助平台、服务提供平台、事项决策平台、休闲娱乐平台、文化活动平台等服务阵地,使其成为各方主体共事议事、讨论协商、交流决策、共谋发展、交流互动、互通有无的重要载体。
上一篇:区域化党建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