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看大病!深圳成立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

08-09

冠心病、糖尿病、肿瘤……面对健康生活的“拦路虎”,深圳派出最强“打虎军团”。今年起,深圳将着手建设重大疾病防治体系,通过组建重大疾病防治中心和重大疾病防治联盟,构建立体化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重大疾病的预防救治能力。记者6日从深圳市卫健委获悉,深圳现已成立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这意味着市民在基层看大病将享同质化医疗服务。

15类重大疾病成防治“重点对象”

根据“健康中国2030”计划以及深圳的疾病发病谱,结合社区可防可控,深圳将15类重大疾病作为防治的“重点对象”。

这15类重大疾病分别为:宫颈癌、乳腺癌;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青少年近视;老年痴呆;尘肺、化学中毒;睡眠障碍、抑郁症;脊柱侧弯;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糖尿病;甲状腺肿瘤、甲亢;新发和再发传染病。

去年,深圳推进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构建“顶天立地”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作为“顶天”的区域医疗中心,也一肩扛起承担重大疾病防治的任务。

目前,通过对区域医疗中心专科专病临床诊疗能力、技术辐射程度、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医教研防管的协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后,深圳确定了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作为专科专病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疑难复杂病例会诊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质量控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

“顶天立地”防治重大疾病

简单来说重大疾病防治中心就是这类疾病的“带头大哥”,而首先要带头的,就是组建重大疾病防治联盟。

在去年“顶天立地”的基础上,深圳在重大疾病防治上也将构建以重大疾病防治中心为“龙头”,联盟医院为“骨干”,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网底”的防治联盟,让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社康中心各司其职。

“以前,各个医院都想把专科做强,医院和医院之间容易掐架。通过成立联盟,让各个医院有了定位,区域医疗中心管好疑难杂症,基层医院做好一般的治疗,社康做好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大家各司其职。”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牵头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内科管委会主任颜红兵说。

在颜红兵看来,重大疾病防治联盟对解决“看病难”也有帮助。

“即便在阜外医院,也有一半的病人是常见病,不是危急重症,但这就造成一种看病难,专家一号难求的情况。而通过组建联盟,让深圳医院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水平同质化,标准化,那么,一般的患者就能在基层医院解决问题,这也避免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浪费。”颜红兵说。

“医防融合”关口下沉社康

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未来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上,深圳的社康中心也将承担“一夫当关”的角色。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深圳市人民医院便提出了“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把小病、慢病患者留在基层”的目标。通过为基层社康配备肺功能仪,实现肺功能报告及图形的上传,帮助提升基层社康诊治水平,落实慢阻肺的防治与治疗。

下沉社康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核心的是“人”。未来,在做好全科医生的同时,深圳的社康医生将更“专”。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目前,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6%,以1300多万常住人口推算,深圳有着百万级的糖尿病人,而相比之下,深圳的内分泌专科医生只有400余人,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将疾病防治关口前移至社区。

“在糖尿病防治上,我们社区的底子还是很薄,比如指导患者在早期使用胰岛素等,都存在不足。未来,我们将通过对全科医生开展专科培训,通过C级、B级、A级、S级这样由低到高的分级,让不同级别的医生负责不同的工作。”糖尿病防治中心牵头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阎德文坦言,以往国内对社区糖尿病防治的研究也是空白,未来在加强社区医生培养的同时,也将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的科研。

和阎德文一样,颜红兵也直言,基层医生防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比如冠心病的用药管理,我们社区的医生常常习惯给患者开一种抗血小板的药物,但其实对于75岁以上的老人,这类药物又有极高的出血风险,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社区医生不了解,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让全科医生更专业。”颜红兵说。

上一篇:省级文明村荣星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