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区域教研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

04-01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时”少先队活动为少先队工作开辟了新阵地。《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建立各级少先队活动课程教育研究机制,指导中小学成立教研组,组织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定期开展教研和课题研究。”由此,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成为少先队学科建设的重要一步。

通过蹲点调研发现:“开展少先队活动随意性、应景性、片面热衷校本特色和偏离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少先队学科建设,影响了少先队根本任务的全面实施。究其原因,学校管理者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的建立准备不足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基于以上问题的认识,笔者提出,尝试通过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立足现状、以B区Y 辅导块试点为起点,建立“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区域教研机制;通过教研机制创新促动教研员、推动学校、带动辅导员、激发队员主动发展。真正做到“课表有名称,课程有方案,课案有实效”。

二、研究目标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探索创新 “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区域教研机制,帮助辅导员提升履职能力、增强专业素养,助推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在区域内的有效实施。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教研机制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内容有所掌握;主要为行动研究法,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以解决“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根据实效随机调整、修正及补充,力求随着研究的深入,使辅导员履职能力、专业素养和“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效果达到最佳相关状态。

三、研究过程

1.组建研究团队,孵化种子辅导员,示范引领服务

第一步:蹲点辅导块,探路径找方法。经课题组讨论,蹲点月杨辅导块开展“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教研区域试点,探索“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在中小学常态开展的路径与方式。人员构成上主要以辅导块内各校的大队辅导员为主,适时邀请部分中队辅导员与各校的队员代表一起参与。由教研员牵头,大、中队辅导员及队员代表组成的教研团队在区内尚属首创。

第二步:组建中心组,孵化种子辅导员。2017年3 月,组建了首届区少先队活动课中心组,吸纳了区少先队活动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中队辅导员共同参与课题实践。中心组以“研究—学课—说课—议课”为主,通过互观互学,相互交流,激发合作研修内驱动力,通过总结经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探索“一课时”少先队活动以中队为单位常态开展的基本策略和有效模式。

第三步:辐射块际培训,熔炼团队再成长。2019 年,教研团队再次升级。成立了“区少先队教研员、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区学少部部长——八大辅导块块长——种子辅导员及队员代表”构建而成的教研团队。该团队的建设积极引领教研共同体发展,为辅导员研训创设了一个“学术场”,帮助辅导员关注相邻合作,形成融合态势。区内八大辅导块通过每月巡回教研展示的方式,实现“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以此全面活跃“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在区域内的有效实施。

2.凸显队的价值,融合多维路径,探索教研机制创新

(1)教研主体信息分享机制

“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是队员们做主人开发的课程,队员与辅导员共为教研主体。每次教研活动前,建立了半小时信息分享制,由教研员主讲为开端,逐步为中心组成员人人讲、队员代表共分享的形式。《少先队研究》杂志推出的“学科建设”“活动课程”以及外区、本校“一课时”少先队活动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都是学习分享的宝贵资源;队员代表进行的“我最喜欢的少先队活动课”数据发布、初中少先队自主课创编的“六自”流程法等让辅导员更走近队员、了解所需。教研主体信息分享机制畅通了队员与辅导员“双主体”间的有效合作,促使辅导员与队员更主动、更有智慧地开展“一课时”少先队活动,有效落实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

(2)教研内容校际互访互评机制

校际互访互评机制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际合作、整体推进的教研模式。校际互访互评如何开展?笔者认为,这需要建立在“基于现状看需求——会诊问题研本质——确立主题明方向”的基础上。首先由教研员通过“众筹”的方式,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有探讨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综合,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和指导,最后确定教研活动主题,以此引领校际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校际走访互评活动。具体实施中,走访校落实“五个一”,即“一次主持、一次观摩、一次研讨、一次反思、一次报道”。月杨小子辅导块内的十二家学校先后以“实践天地”要灵动、“成长表达”要灵动、“自主开发”要灵动开展了生动的校本实践。“可看、可学、可用”的校际互访互评活动让参与者感到颇有收获。

上一篇:平凡的感动献给抗疫战线上默默无闻的英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