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麦品质的区域间差异和利用潜力分析
08-1421世纪以来,我国小麦总产从2003年的 0.86亿吨增加到2017年1.34亿吨,增加了 55.81%,基本满足口粮的需求[1]。然而,当前我国小麦结构性供需失衡严重,库存高的同时进口需求激增,品质改良仍然是当前小麦生产实现转型的关键[2]。小麦品质检测能为育种、生产、收储和加工提供最直观的信息,是小麦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2000年之前,全国范围有规模的小麦品质检测工作进行了3次,分析了小麦主产区品种品质状况,并制定了相关质量标准,为小麦质量工作奠定了基础[3]。自2002年以来,除农业部每年安排全国小麦品种品质检测以外,相关的研究也全面展开。昝香存等[4]、齐琳娟等[5]、胡学旭等[3]分别对2003-2005年、2004-2011年、2006-2015年全国小麦品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我国小麦品质在年际间、区域间的变化特征。关二旗等[6]、班进福等[7]、张影全等[8]、卢洋洋等[9]分别对黄淮、冀中、冀南、豫北等区域冬小麦品质状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区域小麦品质现状和加工利用潜力。
甘肃省常年小麦播种面积66.67×104hm2左右,70%以上种植在旱塬、丘陵和山地,该区域地形复杂、干旱频发,陇南又是我国条锈病的核心越夏区,多年来小麦育种多围绕高产、抗病和抗旱,在品质改良上没有合理、有序的规划,多数品种育成后缺乏对品质特征的系统分析,其最终加工用途也不得而知[10]。以往针对甘肃小麦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分子谷蛋白亚基、1B/1R易位系、面粉色泽、面筋强度和糯蛋白基因分布等的检测方面[10-16],很少有通过多点抽样的方法研究甘肃小麦品质的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大田抽样的方法,以甘肃省9个市州的316份小麦样品为试验材料,依照国家标准,对其籽粒及面粉品质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掌握近年来甘肃大田小麦品质现状,分区域确立优质选育方向,为甘肃小麦品质改良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本试验采取大田抽样的方式进行。2017-2018年小麦收获后,从甘肃省小麦主栽区的陇南、天水、平凉、庆阳、临夏、定西、白银、武威、张掖9个市州抽取小麦籽粒样品316份,主要包括兰天、天选、中梁、陇育、陇中、临麦、陇春、宁春等类型的125个冬、春小麦品种,其中,年推广面积 0.33×104hm2以上品种39个。小麦样品晒干后,筛理除杂、熏蒸杀虫。后熟两个月后,进行籽粒品质检测。
1.2测定方法
品质测定委托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谷物品质与遗传改良兵团重点实验室完成。籽粒硬度参照AACC55-31方法,采用瑞典PERTEN公司生产的4100型SKCS仪检测;籽粒蛋白质含量参照AACC39-11方法,采用丹麦FOSS公司1241型近红外谷物成分分析仪检测;出粉率参照AACC 26-21A方法,采用瑞士BUHLER公司大型实验磨检测;面粉灰分参照AACC 08-01方法,采用丹麦FOSS公司1241型近红外谷物成分分析仪检测;粉质参数参照GB/T-2006方法,采用德国BRABENDER公司电子型粉质仪检测;拉伸参数参照GB/T-2006方法,采用德国BRABENDER公司.002电子型拉伸仪检测;干、湿面筋含量以及面筋指数参照GB/T-2006方法,采用瑞典PERTEN公司2200型面筋数量/质量测定系统检测;沉降值参照AACC 56-61A方法,采用中国农业大学BAU-I型沉淀值测定仪检测;降落数值参照GB/T-2008方法,采用瑞典PERTEN公司生产的1500真菌型降落数值仪检测。
1.3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SPSS institute, Cary, NC),作图用Excel 2016,处理间多重比较用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甘肃小麦籽粒蛋白质相关参数分析
从表1可知,甘肃省小麦籽粒硬度平均值53.5%,变化范围14.0%~76.1%,变异系数 24.96%;出粉率平均值76.64%,变化范围 65.79%~81.55%,变异系数3.22%;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13.60%,变化范围8.50%~ 17.70%,变异系数13.28%;湿面筋含量平均值 32.86%,变化范围14.27%~51.46%,变异系数20.18%;面筋指数平均值60.48%,变化范围 14.00%~ 99.00%,变异系数28.26%;沉降值平均值29 mL,变化范围10~61 mL,变异系数 27.92%;降落数值平均值337 s,变化范围118~631 s,变异系数24.57%。面筋指数、沉降值、降落数值、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0%以上,其次为蛋白质含量,最小的是出粉率。除湿面筋含量和降落数值以外,春小麦蛋白质品质指标均显著高于冬小麦,春小麦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沉降值分别比冬小麦相应指标高10.18%、7.31%、17.60%、19.63%(图1A~G)。
上一篇:甜荞新品系(10-732-22-7)参加甘肃省两年多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