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种植区域不同种植模式下对马铃薯产量的

08-14

马铃薯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高产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为及时掌握马铃薯生产情况,及早谋划明年的推广工作,按照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严格公平的要求;坚持以科学选点、统一标准、认真把关、阳光操作的原则,确保调查测产数据有代表性、真实性、可靠性。

1 调查测产方法

按照种植区域生态类型将全县24.1 万亩马铃薯面积划分成三个区域,其中河谷川区地膜覆盖种植5万亩,海拔1800 m 以下浅山区种植3.2 万亩(其中油菜地复种2.7 万亩),海拔1800 m 以上二阴高山区种植15.9 万亩。 每个生态区域按照高、中、低生产水平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测产区,每个测产区选2 个测产点,每个测产点面积5 m2。 共调查马力、高楼、滩歌、山丹、城关、榆盘、咀头7 个乡镇12 个村,每村调查 1~2 个测产点,共 18 个测产点。

测产区薯块平均亩产量(公斤)=(测产点1 薯块平均亩产+测产点2 薯块平均亩产)/2;

测产点商品薯亩产量 (公斤)=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kg)×666.7(m2)×(1-杂质含量)/测产点面积(5 m2);

测产点非商品薯亩产量(公斤)=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kg)×666.7(m2)×(1-杂质率)/测产点面积(5 m2);

测产点薯块亩产(公斤)=测产点商品薯亩产量+测产点非商品薯亩产量。

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 g 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重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若收获时薯块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 kg,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在测产过程中按照高、中、低产量的面积,加权平均求得各类生态区域的面积;再根据各类生态区域的面积加权平均求得全县平均产量。

2 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汇总, 全县马铃薯平均亩产2489.96 kg,平均商品率96.32%,河谷川区平均亩产3189.12 kg,平均商品率 97.48%;海拔1800 m 以下浅山区平均亩产2143.93 kg,平均商品率95.31%;海拔1800 m 以上二阴高山区平均亩产2136.83 kg,平均商品率96.19%。

3 结果分析

今年武山县马铃薯平均亩产2489.96 kg,比2018 年增产501.00 kg,增产27.1%,增产非常显著。主要原因是今年马铃薯生长期间气候适宜,播种期墒情好,出苗齐,夏末秋处没有高温干旱,生长后期没有连阴雨,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 武山县今年马铃薯生产有几个特点:一是品种方面,河谷川区主要推广的地膜覆盖种植品种费乌瑞它在川水地表现高产优质,但在山区产量较低,病害严重,不适宜山区种植。高山区的咀头乡鸣鼓村种植的陇薯10 在当地抗病高产,比对照陇薯3 号增产20%左右。 渭薯1 号作为一个老品种,在当地基本淘汰,但在测产中遇到的两块种植地块都表现较早熟,高产,商品率高。二是种植模式方面,武山川区全部实行白色地膜覆盖种植,早春种植。 山区地膜覆盖占25%,有白膜也有黑膜,群众反映,浅山区黑膜覆盖比白膜产量高,高山区白膜比黑膜产量高。 多雨年份白膜覆盖比黑膜产量高,干旱年份黑膜覆盖比白膜产量高。今年雨水较多,无干旱,气温相对较低,白膜覆盖产量较高。三是销售效益,川区早熟地膜马铃薯产量高、销路好、效益好、推广前景广阔。而山区露地马铃薯销路不好、效益较差,制约着群众扩大市场的积极性。

4 建议

4.1 增加项目投资,扩大早熟地膜马铃薯种植规模

在川水地建立早熟品种费乌瑞它、 希森6 号、紫花白等品种地膜覆盖种植示范基地。 在海拔1800 m以下浅山区建立中早熟品种冀张薯12 号、 渭薯1 号示范基地。

4.2 加大脱毒种薯的繁殖力度, 建设马铃薯新品种扩繁基地

通过网棚、塑料大棚、高山区繁殖等方式建立川区、浅山区、二阴高山区不同区域种植的脱毒品种原种种子。

4.3 因地制宜,推广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

地膜覆盖是马铃薯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川水地区以推广白色地膜种植早熟品种为主,在浅山干旱区以黑色地膜覆盖种植中早熟品种为主,高山阴凉地区以白色地膜覆盖种植中晚熟品种为主。

4.4 搞好引种试验,选择优良品种

武山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落后,应在川水地、浅山区、高山区分别建立试验基地,从科研育种单位和种薯企业引进新品种,进试验示范,选择适宜不同区域推广种植的优良新品种,通过扩繁积极推广,优化品种结构。

上一篇:区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相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